重庆车牌识别系统道闸作为停车场车辆进出的“最后一道关卡”,其性能直接影响通行效率与安全。不同类型的道闸在起降速度、结构强度、适用场景上差异显著,选择时需结合停车场车流量、车辆类型、环境特点等核心要素,避免“大材小用”或“力不从心”。

一、按起降速度:匹配车流量强度
道闸的起降速度是决定通行效率的核心指标,需与停车场日均车流量精准匹配:
高速道闸(起降时间0.8-1.5秒)
适合车流量极大的场景,如高铁站、大型商圈停车场,高峰时段单车道每小时可通行300辆以上。其电机功率达300W以上,采用无刷直流电机驱动,配合缓冲装置减少机械冲击,需搭配车牌识别系统实现“识别即抬杆”,避免频繁启停导致故障。
中速道闸(起降时间2-3秒)
兼顾效率与稳定性,适用于写字楼、住宅小区等中等车流量场所(日均1000-2000辆)。电机功率200-250W,支持手动/自动双模式,在系统故障时可通过摇杆应急操作,性价比均衡。
低速道闸(起降时间4-6秒)
结构坚固但速度较慢,适合车流量小的工厂、封闭园区,或主要通行货车、大型车辆的场景。其栏杆承重能力强(可定制3米以上长度),起降平稳,能减少大型车辆通过时的晃动风险。
二、按结构形式:适配车辆与环境
道闸的栏杆形态需根据车辆类型、安装空间及美观需求选择:
直杆道闸
最基础的类型,栏杆为铝合金直条(长度2-6米),适用于出入口宽敞、无遮挡的露天停车场。优点是成本低、起降阻力小,缺点是占用垂直空间大,不适合限高场景(如地下车库入口)。
折臂道闸
栏杆可折叠(通常为两节),折叠后高度仅1.5米左右,适合地下车库、限高2米以内的出入口。折臂结构能避免栏杆与顶部管道、横梁碰撞,重庆等多山地城市的坡地停车场常用此类,适配复杂地形。
栅栏道闸
栏杆为网格状栅栏(高度50-80cm),安全性高,能防止行人、电动车从栏杆下方穿行,适合人车混流的小区出入口。栅栏材质多为镀锌钢管,抗风性能强,沿海地区或高层停车场优先选择。
广告道闸
栏杆表面可粘贴广告画面,兼具通行管理与商业宣传功能,适用于商业综合体、临街停车场。需注意广告画面重量不能超过栏杆承重(通常≤5kg),否则会增加电机负荷。
三、按驱动方式:平衡耐用性与成本
驱动方式决定道闸的使用寿命与维护成本,需结合预算与使用频率选择:
直流无刷电机道闸
无碳刷磨损问题,寿命可达100万次以上(约5-8年),运行噪音低(≤60分贝),支持软启动/软停止,适合对静音要求高的住宅区、医院。但初期成本较高,是传统道闸的1.5-2倍。
交流电机道闸
结构简单、维修方便,成本仅为无刷电机的60%,但碳刷需每2-3年更换一次,噪音较大(约75分贝),适合预算有限的小型停车场或使用频率低的场景(如周末开放的景区)。
伺服电机道闸
高端类型,支持精准调速(可根据车辆大小调整起降速度),自带过载保护功能,在栏杆被撞击时会自动反转,减少机械损伤。适合高端写字楼、机场等对稳定性要求极高的场所。
四、核心安全功能:不可忽视的“防护网”
无论选择哪种类型,道闸必须具备基础安全配置:
防砸功能:标配地感线圈+红外对射双重防护,车辆未完全通过时道闸不会落杆;高端型号可增加压力波传感器,栏杆触碰到物体(如车辆、人体)会立即停止并抬升。
应急装置:配备手动摇杆或备用电源接口,断电时可手动操作,避免车辆滞留。
防水等级:露天安装需达到IP54级以上,暴雨、扬尘环境下能正常工作;沿海地区需选择防腐蚀材质(如304不锈钢外壳)。
重庆车牌识别系统道闸选型的核心逻辑是“场景适配”:车流量大则选高速直杆,空间受限则用折臂,人车混流则优先栅栏,预算充足则考虑无刷电机+多重防护。同时,需选择具备3年以上质保、本地有售后团队的品牌,避免因维修不及时导致停车场瘫痪。一个合适的道闸,既能成为高效通行的“加速器”,也能作为安全管理的“守门人”,让停车场运转更可靠、更省心。